林悠拿出来的产品都是最近自家新出的东西, 猕猴桃汁,干莲子,几样加工过的干菜, 还有最重要的一样。
就是马上就要推出的藕粉。
前些天罗静招了些短工,很快就把池塘里的藕挖出来大半。新鲜的藕大家已经吃了好几天了, 天气渐凉,用藕带熬汤,连排骨汤都透着股清新的鲜甜。
这一批挖出来的藕,少部分卖给了惠和,剩下的都做成了藕粉。
跟市面上卖的藕粉相比, 他们自己做的藕粉卖相显然没有那么好, 首先是不够白,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藕种的问题, 做好的藕粉透着一股粉色,在手上轻微一擦, 那点粉就更明显。其次是粉质不够细,林悠让方好收回来的老式机器肯定做不到人家藕粉加工厂那么细腻, 光是肉眼看就能察觉出藕粉的细度不够。
可这些缺点,在冲泡之后就显得不值一提了。
因为实在是香。
几个员工第一次试吃, 就被藕粉的香味震撼。
罗静和方好都是北方人, 吃的时候简直像是被重塑了三观。
“藕粉这么好吃的吗”
这不科学
罗静本来是最不喜欢吃这种黏黏糊糊的东西的,她身上有老秦人的爽利, 最不耐烦这种黏糊又咬不断的感觉。可这些饮食习惯在平平无奇的一碗藕粉面前破了功, 自家做的藕粉里没有什么加料,只有一点糖桂花,一碗吃完,清甜的滋味久久不散。
罗静震惊, 蒋初夏和辛阳比她更震惊。
蒋初夏可是从小就吃藕粉的,对藕粉没有滤镜,可林悠家的藕粉太逆天了,那股香味是她在老家都没吃到过的。
“悠悠姐,咱们这个藕粉要卖多少钱”
一群人吃完了藕粉,就开始追问。
林悠沉吟片刻“我看网上都是卖一斤一二十块。”
这个东西又不稀罕,最重要的是藕粉好像都是南方吃的多,北方,就拿本省来说,吃藕粉的人很少很少。因为吃的人并不算多,林悠确实没打算卖高价。
蒋初夏和罗静异口同声“不可以”
两人如出一辙的激动把林悠吓了一跳。
蒋初夏“悠悠姐,你听我的,不要卖那么便宜。”
她就是在老家也没吃过这么好的藕粉,比她在贵价的餐厅吃的都好。
“就定价八十一包。”
一包藕粉的重量在四百克,卖八十一包,蒋初夏可一点都不亏心。这么好的东西,哪儿能随随便便卖掉。
林悠被员工们左一个右一个的围着,最后也同意了。
定价八十的藕粉,林悠提前发了个产品预告。
比起之前中等偏上的价格水平,这个远远超出市面均价的产品,刚发出就受到了质疑。
还以为她多清高,真的回老家去搞乡村振兴了,合着还不是走上了割韭菜这条路。
怎么,光是种地种不出来娱乐圈的收益了,就想着用名气来变现了
蒋初夏气呼呼,罗静劝她“没什么好生气的,马上他就要被打脸了。”
蒋初夏邦邦邦的瞧着键盘“我知道,但还是好气。”
好东西要价贵不是很正常吗再说了,自从罗静他们几个入职,稍微一核算林悠的收入就知道,以前卖的那些饼干牛奶蔬菜,哪样都只算是微利而已。
罗静和蒋初夏最近都觉得拿工资有点不好意思。
以前蒋初夏上班总觉得公司不做人,有时候甚至都想骂出口,让自己的资本家老板干点人事吧。
换了林悠,蒋初夏也想劝劝她。
钱是不太重要,但你多少也考虑下公司发展啊
天天卖那么便宜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做慈善呢。
这次的藕粉,怎么也不能让林悠再卖便宜了。马上要入冬,山里也没东西可卖了,这要是再不挣点钱,后面几个月难道要林悠自己拿钱出来补贴工资吗
林悠是不知道自己的员工已经开始忧愁她的公司发展了,事实上她挣的虽然不多,但也并不少。公司这边的农产品是利润不高,但她还有高端客户。
徐卉的美容院每次给钱都超级大方的,还有九福楼,都是不差钱的主。
林悠卖给他们的东西都不便宜,甚至比直播间还要贵,可不管是徐卉还是九福楼,都是想要尽量多要点。
开玩笑,如果林悠不供货,他们难道要自己去直播间抢吗
在这种情况下,罗静曾经问过林悠,为什么不放弃线上直播,直接将产品全部卖给九福楼和徐卉。
林悠的说法是“钱这种东西,挣的太多也没什么意思。”
世界上的好东西那么多,有钱人哪里买不来倒是普通人,一碗藕粉,一瓶猕猴桃汁,也许就是别人一天的快乐。
罗静安排方好和辛阳去盯着做藕粉,把线上的存量改成一千。
林悠现在的直播也不再是孤单一个人了,每次直播的时候,罗静和蒋初夏都会在现场。
天气渐冷,收回来的大白菜林悠决定给腌了。
“大家好,我是林悠,今天我们来腌酸菜。”
洗干净的白菜剥去外面不够新鲜的部分,整颗放在太阳下暴晒,晒干后的白菜一切两半,码放在无水无油的缸底,一层白菜一层粗盐。
“大家注意,腌酸菜一定要按压结实,只有按压结实,才能让白菜腌制到位。”
末了,林悠又在白菜上压了一块大石头,沿着缸壁注入烧开又晾干的热水,最后倒一杯高浓度的烈酒。
秋季收回来的白菜不少,林悠一口气腌了三缸酸菜,看的弹幕瞠目结舌。
小福这是打算卖酸菜吗
云清估计是吧,唉,虽然知道做网红要带货,但是这才多久啊
小v都说了要开始割韭菜了,以前好歹还算卖了点质量过关的东西,现在呵呵,先是溢价藕粉,后面就是把不值钱的酸菜拿出来现眼了。
面对着弹幕上的质疑,林悠并没有替自己解释。
带货这个赛道上,不统一的质量水平实在是很常见。在品控上翻车的大主播太多,免不了让人们对溢价产品有微词。
她管不了别人,只能做好自己的事。
当然弹幕上也有不少为林悠说话的,这些人主要是以宝妈和年轻女性为主。
你没买过怎么说是智商税你有透视眼吗
就是,之前林悠卖的东西还不都是常见的东西,可人家就是质量好,你气不气
之前你们还说荷叶茶是智商税呢,上次我信了你们,没抢。这次谁说智商税我都不信了
悠笑了笑,让蒋初夏把准备好的一千件货放出来。
关掉直播,林悠头一次问起了销量。
“卖完了吗”
如果卖不完,她就把剩下的东西卖给徐卉了,前几天徐卉还打电话来,话里话外都是说藕粉的效果好,想多买点。
蒋初夏“三秒抢完。”
直播间吵吵闹闹,但行为却很诚实。
“好了,准备准备把红薯拿出来晒吧。”
远在千里外的南方小城,虽然到了秋季,温度却不像北方一样明显凉下来。太阳照样热情,只是早晚需要搭一件外套。
一条蜿蜒的河水流过黛瓦白墙的建筑,稀稀拉拉的游客们在这座并不算出名的小镇上挑选着各种民俗商品。过了十一之后,这座以游客为主的旅游镇就进入了淡季,来往的游客只有附近几座城市的年轻人。
趁着周五晚上过来,赶着周日回城上班。
蒋父起了个大早,沿着巷子扫地。
景区有规定,各家都要照顾到自己门前的卫生,每天还有工作人员来检查。
蒋母起床之后就把自家民宿住了人的房间打扫一遍,被罩拆开换上干净的,地面垃圾桶收拾好
刚歇下来,就看到昨天晚上入住的年轻女生拉着闺蜜兴冲冲出门,脖子上还挂着相机。
“赶紧的吧,就这个点拍照最好看,等会儿太阳出来就照不成了。”
穿着汉服的姑娘哎呦呦叫着,嘴里嚷着自己的头还没梳好。
蒋母望着远去的女孩,忍不住跟丈夫抱怨。
“你说夏夏到底是怎么想的,就算是不想留在咱们镇上,哪怕去沪市呢,怎么就一口气跑去大北方了。”
他们这里本来就离沪市最近,要是女儿留在沪市,周末不也能回来吃口热饭
那北方的风多凌冽,听说冬天还干冷,跟南方的温和全然不同。蒋初夏从小到大都长在南方,哪里就能适应北方的气候。
蒋父把扫帚一搁,熟门熟路的开始安慰蒋母“当初也是你同意的啊,孩子难得遇上好单位,再说那是首都,出去见见世面也行的。”
蒋母翻了个白眼“可别说了,我现在都后悔死了。”
当初同意的太草率,只觉得年轻出去见见世面,现在想来,就应该让她就近找个工作,总好过在外面飘。
“前段时间她说压力大,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,要我说,咱们还是抽个空去看看,要是真的适应不了,还是早早回家来。”
再怎么说,家里也有她一口饭吃。
顶好是回来之后相个亲,蒋母总觉得女儿在外吃苦,回来结了婚,他们老两口还能给她搭把手,这日子不就过起来了
蒋父闻言没敢吭声,心里只嘀咕女儿不愿意回来,未必没有她当妈的催婚的原因。
蒋母絮叨了几句,被快递的三轮车打断了话头。
“快递”
蒋母有点诧异“你买东西了”
蒋父摇摇头“没有啊。”
蒋母盯着包裹上的名字仔细辨认,看清楚后就松了一口气。
“是夏夏寄来的。”
这么一大包,也不知道是什么。
一说是女儿寄来的,蒋父也来了兴致,这不年不节的,女儿寄来的东西无外乎就是给他们两口子买的衣服或者补品。
“快打开看看。”
两人打开包裹,只见里面好大一个箱子。
打开来,好几包包装漂亮的饼干,几瓶包装好的果汁,还有标着藕粉的袋子,干莲子,桂花蜜糖
蒋母嘀咕“又瞎买。”